生人宰一半,熟人大满贯
看到一个小学弟买了华硕无畏 Pro 14(熟人),思绪良多
Preface
学弟是在线下店买的,比京东贵了 1000 块,注意是京东呀,要是去淘宝进货应该会更便宜,硬盘还被换成了 Intel 660P(1 TiB 版本),我只能大呼,狼灭呀!看似升级了硬盘,可能是别人拆机后退回的二手瑕疵机,而且还是 660P (QLC 颗粒的固态),这玩意性能和寿命差得一批,而且质保还差(保修期的擦写量),不禁想起了有关于 970 Pro 的一句话:
970 Pro | 惊艳性能只愿为 MLC 绽放
那谁又为机械硬盘绽放呢?
Start
曾何几时,我也是一个只能用机械盘装系统的孩子;有一天,我的机械盘终于是大限已到吧?父母终于给了预算换硬盘,当时早就对 SSD 垂涎已久,因为接口原因只能买 SATA 硬盘;SSD 到手后,熟练的把系统装在 SSD 中,开机,Windows 的 logo 亮起,那种软件运行飞快地感觉是我难以忘记的,那飞一般地启动速度,一度让我误以为我的 速龙U 要重新焕发生机,可惜这颗 U 的性能就那样,到了吃性能的地方,该卡还是得卡,不过让 Office 三件套的体验不错就足矣了。现在回看,SSD 的发展一直在开倒车,从 SLC → MLC → TLC → QLC,颗粒的体质越来越差,虽然有全盘模拟 SLC 这种策略的硬盘,但是也会导致一种写入放大,加剧颗粒的磨损程度,TLC 颗粒的寿命本就不富裕,还进行这种写入放大的磨损,也是在性能和寿命取平衡吧?毕竟 SLC 的代价还是有点大。
那机械硬盘呢?机械硬盘这边也在开倒车,崭新出厂的 2.5 寸消费级机械硬盘几乎齐刷刷的都变成了 SMR 硬盘(叠瓦盘),与之对应的,传统的没变的就是 CMR 硬盘,当然它们都属于 PMR 硬盘。所以厂家经常偷换概念,把 SMR 硬盘宣传为 PMR 硬盘,这样说没毛病,但是难道不是误导消费者么?当初为了弥补叠瓦带来的性能损失,给叠瓦盘上了大容量的缓存;结果,我在购物平台上竟然能看见 64 MiB 的叠瓦盘???我只能直呼好家伙,缩水缩到姥姥家了,关键东西缩水,价钱还是 CMR 盘的价钱。唉,也许大家只是拿来当仓储盘吧(╮(╯▽╰)╭)。
在这个电子产品被计划报废的时代,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真正的环保呢?维修起来真的好贵呀,Apple 终于允许第三方维修了,可是旧的配件必须邮递到 Apple 指定的地点回收(不知道居心何在
End
消费者和玩家已经疲倦了吧?大概吧?涨起来,忽视玩家的感受,跌起来,又不把玩家当人看,想两头通吃。累了